c7娱乐行业百科详情

【集合】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理念原则与职能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华人民和人民检察组织法。这是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颁布以作出的第一次重大修改。1979年,五届全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人民检察组织法之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就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①但是,随着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民检察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运行方式等均发生了诸多变化和调整。为了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和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全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检察组织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再一次明确人民检察是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和宪法定位,完善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配置,规定了法律监督职责权限办案组织设置及运行方式等。这对于创新发展新时代检察工作,开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律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人民检察是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

  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家法律监督机关。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坚持了检察机关是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在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检察机关具体职能作出调整的背景下,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不仅彰显了对宪法精神的贯彻,对既往法律规定的延续,更是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司法体制的鲜明特征。法律监督既是我检察制度最基本的内涵,也是我检察制度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②

  一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格斯民主监督思想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体现

  我检察制度并非内生于传统文化,其一方面是西方法治文化冲击的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受苏联‘一般监督’理念影响,最终形成我‘法律监督机关’之定位。③我检察制度是在马克思格斯民主监督思想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的,是马克思格斯民主监督思想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与我实际相结合的物。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他的家理论,把人民监督作为他的新型无阶级家的重要基石。④马克思格斯从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发,以人民主权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民主监督的重要思想,认为民主监督是防止权力异化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阐述了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并把人民监督作为社会主义家监督的本质。列宁通过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和民主监督理论,进一步就如何实现民主监督,如何把松散自发的民主监督转化为有组织制度化法制化的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提出了法律监督思想。列宁认为,要实现民主监督,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而要保证法令的执行,必须加强法律监督,宪法和法律是民主监督的基本保证。列宁主张,为了保证这种监督的法制化,应当建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即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专门负责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实施,从而实现由直接的民主权利对家权力的监督到由家权力对家权力进行监督的转换,实现法律监督的日常化组织化制度化法制化。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家监督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模型,对于社会主义家在一执政条件下,如何巩固的领导,加强家政权建设,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更有效实现家权力对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观点认为,随着苏联解体,列宁的观点过时了没用了。我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搞社会主义了,我们搞,而且要不断地发展完善特色社会主义;他们不是领导了,我们是,而且要不断巩固和加强的领导。

  这次修订人民检察组织法,在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不动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法律监督内涵。长期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司法实践证明,检察机关对侦查权审判权和刑罚执行权进行监督,在保证司法执法权规范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除对刑事侦查审判执行的监督权予以进一步确认之外,对法律监督的范围进行了适当和必要的扩展,对些年已经被相关法律确立并在实践已经开展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予以授权;法律监督方式和操作性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确认了检察调查核实权相关案件侦查权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徇私舞弊等案件的立案侦查权补充侦查权以及抗诉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法律监督刚性得到了加强,规定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将采纳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的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家的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的要求,更是检察机关新时代的使命。

  二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是由我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任何政治体制下,权力都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专横和腐败。因此,家要通过设置规则,为权力划定边界运行方式和监督规范,防止权力异化,使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制约化。现代法治的核心议题是规范政府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因而法治家的基本任之一即是构建一定的权力控制机制。⑤这也正是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家,实现全面依法治所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家在孟德斯鸠洛克等代思想家的分权理论指导下,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是通过多制和三权分立实现的,因此无需再设置专门的监督机关。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结构,人民享有对家的主权,但需要把权力授予不同机构和人员具体行使,为了保障权力行使不走样不滥用,客观上就必然要求对权力运行有一个有力的监督制约体系,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正是这种监督制约体系的一环。设立检察机关并赋予其法律监督职责,是与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体制相匹配的,是司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思想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在当代的发展。

  三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是全面依法治和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和家始终注意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同志强调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⑥的十八届四全会提出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⑦

  在新时代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家和全面依法治的背景下,需要检察机关从法律监督的基本定位出发,谋划检察工作的发展方向。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条规定,人民检察要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利益和社会公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正义,维护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既是检察机关的基本任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法律监督的价值所在。这一基本任的确立,适应了我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需求,从新时代我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对原人民检察组织法镇压一切叛的分裂家的和其他反革命活动,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任进行了重大调整,顺应了新时代法治家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

  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法律监督理念,引领法律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检察事业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随着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检察机关完成了侦查贪污贿赂犯罪职能机构调整和人员转隶。如何实现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做实做好做强,实现法律监督工作的双赢多赢赢,首先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法律监督理念。在推进法治建设,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责任重大。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的领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履职尽责,找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化的最新成果,是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涵盖了和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家方面,总书记把依法治摆在了家治理的重要地位。从的十八届一全会上强调依法治起,随后将全面依法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召开了以全面依法治为主题的的十八届四全会,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是我们从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也是事关我们执政兴的一个全局性问题。⑧在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⑨总书记围绕依法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了新时代我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科学深刻地回答了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检察工作根本指引的理念,保证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定地坚持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的领导是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自觉的历史选择。我人民检察制度的创设以及检察工作在家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都是在的领导下取得的。在实现依法治的进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加强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检察事业持续正确稳定发展的首要遵循和根本保证。在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检察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形下,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面对我日趋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坚持和加强的集统一领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领导是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离开了的领导,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家就建不起。⑩

  三崇尚维护法治

  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有至上的权威,执法人员和公民团体都不应侵犯法律。11法治的本质意义就在于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即约束家公权力不被滥用,保障公民依法充分地享有自由。我们为人民谋福祉的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人民提供一个稳定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要维持这样的环境,就必须依靠法治。法治也是当今世界各普遍选择和遵循的一种治方式和执政理念,是任何一个家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受规则的制约。规则之治已经被现代家普遍接受。较高的行为规则是道德纪律,而最低的行为准则则是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可以说这是人类行为的底线。法律是使人类行为服从规则之治的事业。12依法治首先要做到让人们遵守法律底线。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安全,经济活动个人活动各种生活学工作才会有序。所以说,法治是每个普通公民的安全法,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低标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家,必须厉行法治崇尚法治追求法治。法治是历史走出的基本识。

  对于司法人员说,崇尚维护法治就是忠于法律敬畏法律,并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刑事法律是实现社会安全秩序文明,保障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基本规则。刑法解决什么样的行为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被认为是犯罪;刑事诉讼法解决怎么样追诉犯罪,明确追诉犯罪什么是应当的可以的,什么是禁止的,它是约束规范司法机关追诉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则。如果司法机关办理每一起案件都能严格按照刑法的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坚持正当程序,严格贯彻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法治原则,我们的司法水就会有质的提升。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宪法确立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核心价值。现代社会治理并不完全禁止家对特定人人身和财权利予以限制和剥夺。但是这种限制和剥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经过法定程序,并由法定机关决定和执行。同时,要坚持必要的限度和相当的程度,以保障其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以及其在诉讼的合法权益。当一个人被强大的家机器追诉的时候,他的人权自我防卫能力是最薄弱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容易不被当作人的。此时似乎对其施加什么样的手段都是名正言顺自然而然的,但这个时候也最容易屈打成招。当强大的家机器的追诉到了不遵守法律无视程序限制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被冤枉。所以现代法治不仅要建立人权保障机制,而且要建立权利救济机制。在这个保护人权的法制系统,人民检察处于重要的地位,负有重大的责任。13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就是人权保障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组成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真正得到保障那一天,就是冤假错案得以避免的那一天。无论行为人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行,都应尊重其权利和人格,这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责任。现代司法与封建司法的本质区别,就是否定和禁止刑讯和酷刑,尊重和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人权。保障人权理念体现了司法理性,也是一法治发展程度的试金石。

  五公正义理念

  对于政法工作,总书记指出把促进社会公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14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能感受到公正义15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16对公正义的渴求没有得到满足,社会就会出现动乱和无序。司法机关的功能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和正义,这是和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最大期待,也是法律的首要价值。司法需要惩治犯罪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水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17所以,检察人员在履职要怀有一颗公正义之心,时刻思考如何司法才能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信任和信服,做到公正义要坚持忠诚善良等。忠诚是忠诚于的事业忠诚于法律精神忠诚于人民。善良是要以对己之心对人,宽容仁慈。心存良善自然能让人民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如果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都怀有对法律的敬畏之情,有一颗公正义之心,对职业的忠诚之心,对百姓的善良仁慈之心,就会妥善处理好每一起案件,处理好司法情理法的关系,就能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守住法律的底线,做好法律监督工作。

  六和理性司法

  和理性司法,就是以一种和的心态和情绪,理性等地对待和保护社会的每一个组织和成员,保持司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司法人员对待犯罪,要与普通民众对待犯罪不同。民众对待犯罪往往表现出愤怒情绪,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办理案件的司法人员,则不能怀有这种情绪和心态去执法,心充满愤怒就难以做到理性冷静审慎。逮捕犯罪嫌疑人判处一个人刑罚乃至对一个人处以极刑,必须是一个家或者司法当局不得已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和人民生命财安全而不得已作出的决定,这是一种冷静审慎的态度。我们坚持疑罪从无,就是在或者冤枉他或者放纵他之间作出的选择,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一些冤假错案的出现,从思想意识分析,就是在执法司法没有坚持和理性执法司法理念,受功利主义影响,还没有从以往的斗争哲学走出。这是我们作为检察人员,作为法律的守护人必须注意和克服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司法官员特有的职业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实现司法理性化,尽可能地抑制和减少司法者个人情感在司法过程对分析判断和决定的影响,尽可能地实现司法理性主义,18提升司法的品质和境界。

  七自觉接受监督

  公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约束,这是民主法治家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基础。法律监督作为一种公权力,在接受监督上没有例外。而且这种监督是自多方面的,包括的政治领导和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公安机关法等执法司法部门的制约,律师公众媒体的监督,等等。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七条规定了人民检察实行司法公开的原则,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检察的工作实施监督,第十一条规定司法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并在第二十七条规定人民监督员依照规定对人民检察的办案活动实行监督,将群众监督制度化具体化。这些规定,对保证检察权的正确行使意义重大。

  年,检察机关一直强调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强化自身监督与强化法律监督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监督自己。通过主动接受监督,提高发展自强的能力和水。因此,检察权在行使过程,要始终以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为界限,由法律专门授权,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同时,检察权必须受到监督制约。在接受监督制约上,没有任何公权力可以例外。此外,检察职能的发挥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以及对执法环境执法能力执法保障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相适应,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法律监督工作格局。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法律监督的功能与作用

  法律监督是通过对破坏法律实施的行为进行查究追责纠正,维护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法律监督就是做法律的守护人。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也是有限的。法律监督作为一种体制机制有其重要作用,但并非万能的,其功能和作用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

  一法律监督具有法定性

  监督的法定性是指法律监督必须由法律专门授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定的对象进行监督。监督的法定性是程序法定原则在法律监督环节的具体体现。法律监督的这种职权法定性决定了其权力的有限性。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既要充分地发挥作用,又必须严守权力边界。任何超出法律授权范围的行为,都应当被禁止。

  二法律监督具有程序性和建议性

  法律监督主要是程序意义上的监督而非终局意义的监督,它是一种提示与提醒,不具有实体性的行政处分权或司法裁决权。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诉讼的违法行为提出监督和纠正意见,只是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或作出程序性的决定,提出意见建议,甚至通过抗诉发挥监督作用,不具有终局或实体处理的效力。监督所指向的违法行为是否存在,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有关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所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是居高临下的监督,不会出现法官之上的法官等问题,而是行机关之间的提醒和防错机制。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法等部门是等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只是一种制度设计,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三法律监督具有事后性和救济性

  即只有法律规定的属于法律监督的情形出现以后,才能启动法律监督程序。除此之外,法律监督权不可干涉其他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行使。因此,有人提出,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现有的司法保障制度负有第一位的责任,只有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机制缺位的情形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才是必要和迫切的。所以,法律监督应当发挥的作用是拾遗补缺。这样处理,既可以尊重和激发特定法律主体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精力解决好司法救济缺位失灵情况下的法律监督问题。1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事后性和救济性特点。当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并非社会生活一般意义的监督,其启动有严格限制,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和司法规律符合诉讼原理,尤其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应与违法情形的性质程度及诉讼阶段相适应,既要防止疏于监督,又要防止过度监督,遵循诉讼经济分工制约等原则,保证相关执法司法机关的诉讼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四法律监督必须坚持有限性

  在整个家监督体系,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仅仅是一个方面。就对违法行为监督而言,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监督限定在执法司法机关在诉讼发生的违法情形,而对社会生活的一般违法,不是由检察机关监督,而是由行政执法机关包括一些社会组织进行。比如市场管理海关税等部门,比如妇联工会青团组织,它们对相关法律的实施也都有监督权。在现实,各种监督机制相互衔接,同发挥着监督制约作用。

  四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权,严守法律公正义底线

  关于人民检察法律监督的具体职权的规定,是人民检察组织法的重要内容。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人民检察的职权主要集在刑事方面,规定了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职责。随着我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三大诉讼法陆续修改,一些法律相继出台,赋予了检察机关新的法律监督职能。特别是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十八届三四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给检察机关配置了许多新的监督职能。当然,随着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进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也进行了重要调整。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贯彻落实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定和部署,总结改革经验,与三大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相协调,立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对人民检察的职权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一对原有职权表述作出了调整

  1.关于公诉职权。现代检察制度源起于公诉。在现代各检察制度,公诉都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能。在我刑事诉讼架构,公诉作为检察机关主要职能,在侦查和审判之间承上启下,既监督制约侦查权,又监督制约审判权,在检察监督体系具有重要地位。

  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人民检察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该条第四项规定,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对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支持公诉。删除了刑事诉讼法已经取消的免予起诉的规定。将对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改为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更准确地概括了公诉案件的范围。对审查起诉的处理表述为是否提起公诉。审查起诉本质上即应包含不起诉提起公诉以及支持公诉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订后使审查起诉内容在逻辑上更为延。在以审判为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下,证据裁判原则和疑罪从无原则会得到更加彻底的贯彻落实,刑事辩护会逐步实现全覆盖,庭审会日益实质化,检察机关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视审前的主导职责和庭审指控和证明犯罪的主体职责,因此也会更加注重发挥检察官在审查起诉的主体作用。

  以审判为心,本质上就是以庭审为心,以庭审为心本质上就是以证据为核心。因此,检察机关必须贯彻证据裁判的要求,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要针对当前审查起诉环节封闭式办案书面式审查的弊端,建立书面审查与调查复核相结合的亲历性办案模式;针对重口供轻客观性证据的情况,对命案等重大案件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导的证据审查模式;实行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制度,完善对法医物证等技术性证据审查机制,发挥技术性证据审查对办案的支持作用。此外,要从提高公诉人的素质扩大信息化的运用及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方面,加强公诉工作。

  2.关于逮捕职权。逮捕是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又直接关系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一旦错误逮捕,对公民个人和司法公信力都会造成极大伤害。基于我司法制度的安排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性质,法律将审查批准逮捕和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权力赋予人民检察行使。我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人民检察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并监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检察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批准或者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这一规定更全面地规定了人民检察的逮捕权。

  人民检察在审查逮捕过程,要依法慎用逮捕措施一是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逮捕条件,突出逮捕必要性在审查逮捕的地位和作用,保证逮捕措施的依法正确适用。二是坚持少捕慎捕,注重发挥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的作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应当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羁押。三是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既要审查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也要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的意见,对有特别重大影响的案件,可以探索听证方式进行审查。四是在审查逮捕过程,要注意发现和纠正侦查机关的违法侦查行为。对于侦查活动的违法侦查行为,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对于违法获取的证据,应当依法排除的,不能作为批准逮捕的依据。

  二对原有职权范围作出了调整

  职权范围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对人民检察侦查职权的规定上。长期以,对家工作人员职犯罪进行侦查是人民检察的重要职权之一。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检察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人民检察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家监察体制改革确定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全覆盖,职犯罪侦查和预防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会。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适应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人民检察侦查权的规定进行了调整。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人民检察依照法律规定对有关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此项规定解决了人民检察自侦权与监察委员会的职责衔接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立案侦查。同时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移送起诉的案件,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三法律监督职权的拓展

  1.扩展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以往,检察权的范围较为宽泛,但实现路径相对较窄,主要集在刑事领域。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仅规定了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责,对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职权没有涉及。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对治安拘留等行政领域限制人身自由处罚措施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司法对经济民生人权等保障作用,促进依法行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逐渐扩展到民事行政诉讼领域。因此些年,三大诉讼法陆续修改,逐步确立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领域的法律监督职责。检察工作已经形成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三大诉讼监督并行的格局。此次修订人民检察组织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确立了检察机关对三大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即第二十条第五项规定,人民检察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执行是审判活动的延伸。执行监督既有诉讼监督的特点,又不完全等同于诉讼监督,兼具刑事性与行政性诉讼性与非诉讼性,是一种独立的复合性法律监督权,21诉讼法对此也有相应规定。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十条第六项对检察机关的执行监督权作出规定,即人民检察对刑事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此外,根据监狱法第六条的规定2013年公安部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七项规定,人民检察对监狱看守所的执法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上述三项规定重点解决了人民检察组织法与其他法律相协调的问题,将其他法律已确认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在人民检察组织法作出了统一规定。

  在刑事诉讼监督,重点要构建新型诉侦诉审关系。对侦查活动要加强监督和引导,侦查监督处于刑事诉讼上游,需要发挥程序初期的监督引导和把关作用。22诉侦关系要扭转重配合轻监督的传统观念,发挥检察机关在诉前的主导作用,从法律判断的视角引导侦查取证,监督取证合法,在制衡下引导,在引导制衡,形成良性的诉前格局,为庭审提供充分的可检验的证据。在诉审关系,检察机关既要尊重和支持法官在审判活动的主导地位和权威,又要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同推进以审判为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促进庭审实质化。在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要着力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抗诉的精准度和影响力,遴选出符合精准监督条件的抗诉案件,集精力办理能够实现规范司法行为和法律适用的法律效果,倡导公序良俗和诚实信用的社会效果,推动依法治和以德治的政治效果的影响力案件。在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要着力保证监管改造活动的合法,依法保障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等。

  2.赋予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权。的十八届四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从2015年7月起,依照全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检察机关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二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全覆盖多样化的试点探索使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顶层设计得到全面检验。2017年6月27日,全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正式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相适应,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在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检察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赋予人民检察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为保护社会公利益而提起诉讼是司法救济的一种形式,在古罗马的诉讼制度,就有关于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之分,前者主要是保护社会公利益的诉讼,后者则是保护个人利益的诉讼。23公益诉讼所维护的利益主要涉及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主体众多且不特定的案件,如果法律对起诉主体资格不加以规定,就既可能出现无人提起诉讼的情形,也可能出现众多主体都提起诉讼的情形,24使诉讼活动难以开展。检察官源自家的诉讼代理人,是家和社会公利益的受托者。检察机关作为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公益诉讼职责,是维护家法治和社会公利益的需要,也是法律监督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要密切关注公益受损的社会热点事件,探索建立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并充分借助公职律师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将这项职能行使好,形成双赢多赢赢的局面。

  3.赋予最高人民检察专有职权。除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具有的职权外,法律还赋予最高人民检察一些比较重大的专有职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用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两个条款规定了最高人民检察的四项职权,即对最高人民法的死刑复核活动实行监督,对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追诉,对属于检察工作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以及发布指导性案例的职权。

  五严格遵循法律监督职权的行使原则,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法律监督职权

  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检察保障公民权利坚持群众路线法律面前人人等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等基本原则,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步,加之对检察权运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以及立法技术的逐渐专业化和法律术语的不断规范化,有必要对检察权行使的基本原则进行修改完善。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遵循检察权的性质和运行规律,遵照十八大以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规定了人民检察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适用法律等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司法责任制和检察一体化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凝练概括,并在分则部分规定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是人民检察开展工作的指引和遵循。

  一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人民检察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根据宪法由人民代表大会生,行使独立于行政权审判权的检察权,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即确定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沿用了此项原则,第四条规定,人民检察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删除了原条文行政机关之前的其他二字,更加符合宪法关于人民检察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有利于检察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这一原则从检察机关与外部关系的角度,厘清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关系。第五章人民检察行使职权的保障对该项原则作出了进一步规定,确立了对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案件处理以及提出超职责要求等行为处理的具体制度,为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适用法律等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等是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第八条规定了此项原则,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沿用了此项原则,并结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增加了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内容,从更便于语义理解的角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检察行使检察权在适用法律上一律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这项原则是现代法治家通行的原则,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不仅要坚持这一原则,而且对于执法司法机关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三司法公正原则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法律的守护人,应当把公正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不能把自己当作一方当事人,片面追求追诉和打击。检察官必须抛弃偏见坚守公正,这是由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所决定的。检察官不是,也不应该是片面追求打击犯罪的追诉狂,而是依法言法,客观公正的守护人,有利不利一律注意。25检察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遵守法定程序是达到客观公正的程序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并成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之一。检察机关作为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司法办案和履行法律监督不仅要自觉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也负有监督其他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保障人权的职责,要将这一原则贯穿行使职责的始终。

  四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原则

  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规定了群众路线原则,这一原则曾在开展检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法治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参与更广泛更有序更深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参与的形式也更多样,群众路线原则演进并具体化为司法公开原则与司法民主原则。通过司法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接受监督的重要方式。些年,检察机关不断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在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方面作出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十八届三全会提出,推进审判公开检公开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26的十八届四全会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要求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公开查询制度27等。检察机关按照的十八届三四全会的部署,在检公开和司法民主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台。人民检察组织法的修订,将有关制度上升到了法律规定,标志着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已经成为检察权行使过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原则

  这是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没有的内容。这次修订,将检察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在总则予以确立,是吸收了年司法责任制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人民检察组织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突破。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十八大以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在司法制度体系和司法权运行机制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人民检察司法责任制改革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要求,通过明确检察人员职责权限和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使检察官既成为司法办案的主体,也成为司法责任的主体。因此,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实行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以此为指导和引领,在分则专设一章人民检察的办案组织,规定了落实司法责任制的一系列具体制度。这为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关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权责相应的检察权运行机制的要求奠定了法律基础。

  六检察一体化原则

  检察一体化原则,主要用于厘清检察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即最高人民检察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和专门人民检察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领导下级人民检察的工作;各级人民检察和检察官履行职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对于重大案件和复杂案件可以相互承继移转和代理。28检察一体化是世界上多数家和地区检察制度的通例,符合检察机关行使职能的需要,也有利于抗衡外在权力的干预。我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确立了人民检察的领导体制,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坚持宪法规定,在第十条将检察一体化作为检察权运行原则规定了下。同时,为保证此项原则的落实,在第二章人民检察的设置和职权部分,就上级检察领导指挥下级检察工作的方式及下级检察应当执行上级检察决定的义作出了规定。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上级检察对下级检察的职权,包括指令下级检察纠正或依法撤销变更下级检察的错误决定;对下级检察管辖的案件指定管辖;办理下级检察管辖的案件;统一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同时,在第二十五条规定,下级检察应当执行上级检察的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检察报告。通过这些规定,使人民检察的领导体制得到贯彻落实。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明确规定了上级检察有权统一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这主要为了解决司法体制改革之后检察官异地履职的合法性问题,这项规定符合检察一体化原则和办案实际需求,为检察官异地履职提供了法律依据。

  六人民检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否健全和完善,是一个组织的职责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组织由各个不同的单元组成,各单元或元素之间的组合对组织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人民检察的设置内设机构人员等诸多元素构成人民检察的组织体系,对其地位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对人民检察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继承了新成立以形成的人民检察组织体系基本制度和规则,并且根据检察改革的推进,尤其是的十八大以司法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在人员办案组织内设机构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和规定,这对于更好地完成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完善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检察的设置

  1.确立人民检察设立的法治原则。人民检察的设立必须符合法治原则,坚持宪法是人民检察机构设置的总依据,设立人民检察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检察依照宪法法律和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的决定设置。

  2.调整了有关人民检察设置的部分规定。我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华人民和设立最高人民检察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和军事检察等专门人民检察。对此,人民检察组织法与宪法规定保持一致,规定了人民检察的三种基本类型。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对人民检察的设置和名称进行了进一步规范。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在检察的设置上采取的是行政区划名称人民检察的表述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省级以下行政区划的名称越越复杂,有市州盟县自治县旗市辖区等,特别是市,有省辖市地级市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县级市等不同级别和不同表述方式,检察的名称也随之越越复杂。为适应行政区划的变更,便于对人民检察的层级进行区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将地方人民检察划分为省级人民检察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和基层人民检察三级,并在各项下列出其所包含的检察的类型。

  为了明确新疆生建设兵团法检察的法律地位,全人大常委会1998年作出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建设兵团人民法和人民检察的决定。对此,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在第十四条增加规定,在新疆生建设兵团设立的人民检察的组织案件管辖范围和检察官任免,依照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人民检察的基本类型保留了军事检察等专门人民检察,并在第十五条规定,专门人民检察的设置组织职权和检察官任免,由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规定。此条规定为根据开展法律监督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专门检察留下了法律空间。

  关于派出人民检察的设置。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省级检察和县级检察根据工作需要,报请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派出检察。实践,随着各类开发区自贸区等的出现以及监狱体制的改革,有的设区的市级检察也在这些区域和场所设置了派出检察,而县级检察设置派出检察的客观需求和必要性并不大。根据实践的需要,与我检察机关四级设置的原则相一致,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十六条取消了县一级检察设置派出检察的规定,规定省级检察和设区的市级检察可以设置派出检察。在设置区域上采用原则性的表述方式,即在辖区内特定区域设立人民检察,可以包括在各种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监狱等特定区域和场所设置的检察。同时,严格了设置的程序,即需经最高人民检察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并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批准。

  3.规定了内设机构设置的基本形态。内设机构属于组织的基本单元。1983年对人民检察组织法关于内设机构的规定进行过修订,规定最高人民检察根据需要,设立若干检察厅和其他业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可以分别设立相应的检察处科和其他业机构。随着检察工作的不断发展,旧有的内设机构设置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和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影响了检察职能的发挥和发展。2014年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内设机构改革也成为改革的重点。根据些年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等取得的成果,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对内设机构作了全新的规定。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根据检察工作需要,设必要的业机构,可以设必要的检察辅助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考虑到检察实际情况的差别,规定检察官员额较少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和基层人民检察,可以设综合业机构。这些规定坚持精简效能服检察工作原则,既要满足工作需要,也要符合司法权运行机制,提高司法效率。29考虑到内设机构改革正在推进过程,暂没有对具体设置哪些机构机构名称等问题予以规定,为内设机构改革留有了空间。

  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关于内设机构的规定遵循检察权运行的基本规律,为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建立了基本的框架。当前,检察机关正在推进的内设机构改革,应当在法律确定的基本框架下,从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出发,按照有利于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有利于培养检察官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有利于提升整体素质进行。

  人民检察派驻特定区域或场所的检察室从机构属性上也属于内设机构的一种形态。1979年人民检察组织法并未对此有所规定。实践,检察机关向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派驻检察室,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认识也比较一致。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第十七条对派驻检察室的设置在场所上作了原则规定,即在监狱看守所等场所,从职能上界定其行使派出它的人民检察的部分职权。从设立的主体上未作明确的禁止,但在设立的程序上作了较严格的规定,即省级人民检察设立检察室,应当经最高人民检察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设区的市级和基层人民检察设立检察室均应当经省级人民检察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意。这样规定,既为检察机关向特定区域和场所派驻检察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保证检察室的设置能够基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需要,予以严格控制。修订后的人民检察组织法在明确设立检察室的同时,规定人民检察也可以对上述场所进行巡回检察,建立了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同步进行的制度,通过巡回检察解决派驻检察可能存在的配合有余监督不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的效果。

  二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石。的十八届三全会将完善司法责任制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十八届四全会进一步部署,要求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检察机关从2014年起按照政法委的

上一篇:【抖音推广】抖音石毅 抖音短规频 下一篇:【探索】夏天睡觉头发怎么扎不热